海南儋州“十大小吃”你最喜歡哪一種
[來源:www.chuchenqi8.com] [作者:www.jsusjx.com] [熱度:]次
海南儋州“十大小吃”你最喜歡哪一種
經過兩個月的評選,儋州 “十大小吃”結果日前正式公布。這“十大小吃”,從146種儋州參評小吃中層層推選,脫穎而出,成為儋州小吃中的佼佼者。
“小吃”不小!從曆史底蘊來看,儋州小吃無不源遠流長,有的綿延一千餘年。從現實推廣來看,儋州小吃譽滿瓊島內外,五湖四海都有粉絲。從內在品質來看,儋州小吃味道美營養足,口感好食療功能強。從外在賣相來看,儋州小吃顏值高造型靚,色香味俱佳不誇張。
“儋州十大小吃”就要端到您的眼前了,在這裏隻能一飽眼福;如果想一飽口福,那就直奔儋州,來品嚐新近出爐的“十大小吃”吧!
相傳,東漢初年,伏波將軍馬援在出征武陵途中,因酷熱難熬,加之瘴氣漫起,瘟疫流行,將士病倒大半。他隻得下令屯住山邊,一麵派人尋醫求藥,一麵派將士幫助百姓耕種。村中有位老媽媽見馬將軍軍紀嚴明,很受感動,便獻出祖傳秘方,研製成擂茶讓將士們每日服用。不幾天,染病的將士個個康複,瘟疫再也沒有漫延。後來,擂茶在民間廣泛流傳了下來,甚至越過瓊州海峽傳到儋州。
擂茶不是茶,美味饗萬家。據儋州擂茶製作者王雪林介紹,擂茶的製作很複雜,采用純手工磨製而成。擂茶的主要材料有:花生、芝麻、茶葉、蘿卜幹、薄荷、羅勒(又名金不換)、紫蘇、芫荽、穿心蓮、苦刺心,還配有豆角、韭菜、芥菜、蝦等。擂茶具有清熱、解毒、生津的食療功能。長期食用擂茶,還能美容養顏。
“江水流來沙蓋沙,拔開水麵種芝麻,哥種芝麻妹種豆喲,芝麻結子豆開花。”這首軍話民歌《江水流來沙蓋沙》在儋州市中和鎮流傳頗廣。郭沫若到儋縣考察時,曾稱讚:“儋州山歌,不是唐詩,勝似唐詩。”
中和芝麻豆腐製作者湯錦蓮介紹,這道小吃,選用本地黑芝麻炒香,再配以米磨漿,如芝麻糊般在文火的鍋中攪拌而成。待冷卻後極像黑色的豆腐,切小快盛於碗中,用芝麻紅糖粉醮食或衝冰鎮糖水同食。
口感細膩,香味纏繞。細品中和芝麻豆腐,回味無窮。炎炎夏日,中和芝麻豆腐頗受食客青睞。在中和乃至整個儋州,中和芝麻豆腐是一道傳承數百年的美味小吃。
中和香糕,可謂聞名遐邇。
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理事、儋州東坡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國強,在其主編的《州城攬勝》一書中,就對中和香糕進行推介。
韓國強介紹,香糕的選料主要有:炒米、瓜條、瓜仁、欖仁、肉丁、豬油、芝麻、白糖等。其製作方法為:先把糯米炒熟後磨成粉,然後加入配料,放在模具中壓實即可,無需火烤。香糕鬆脆、香甜、潤滑,口感好,沒有月餅熾熱,很適合中老年人食用。
中和香糕參賽者湯世強說,在儋州話裏,香糕被稱為“凳腳餅”。每逢中秋佳節,這種小吃都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。如今在產品中,與時俱進地添加了保健植物辣木原汁,使傳統口味有了新的提升,更具市場前景。
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常務理事、儋州東坡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國強,在主編的《州城攬勝》一書中,對中和不老餿也進行了推介。
韓國強說,不老餿是中和最受歡迎的小吃之一。春節臨近,中和家家戶戶準備不老餿過年。其製作方法為:先把糯米和粳米磨成粉,再加糖漿攪拌,然後加入酶,等待發酵,可取一團團攤平,並將預先用糖醃製好的白肉丁做餡包好,放在蒸籠裏蒸熟。有客至,將隨時可取的不老餿蒸好待客。即使沒客來,想吃時就取出來蒸。不老餿的成品成焦黃色,呈扁錐狀,麵色發亮,色彩鮮明,香味四溢,嫩滑爽口。
中和不老餿饃參賽者張錦榮說,不老餿糢在中和古城是一道傳承千年的地方特色小吃,象征團圓、美滿、甜蜜與喜慶。古鎮上的人們對不老餿都情有獨鍾。
五色米飯,俗稱五色飯、青精飯,因糯米飯呈黑、紅、黃、紫、粉紅五種顏色而得名,在當地具有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。每到農曆三月三、端午節、七月節等民間傳統節日,黎苗同胞家家戶戶都喜歡做五色飯吃,是黎族、苗族家用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。
五色飯參賽者溫月瓊說,五色飯的製作方法為:楓樹葉、黃薑、三種不同顏色的鴨腳葉,用水煮出液汁而成五種顏色。黑色是楓樹葉浸泡而成,具有獨特去風濕、涼血清熱、強筋益氣力;黃色是黃薑,有生血、行血、美容之效,女性食用效果極佳;紅色、粉紅色、紫色均是鴨腳葉製成,具有清熱解毒,益腸胃等作用。這些樹葉采摘於美麗的蘭洋鬆濤水庫邊,這裏山清水秀、景色優美、原生態無汙染。因此,五色飯顏色清新、五彩繽紛、晶瑩透亮、滋潤柔軟、味道鮮美,吃起來讓人回味無窮。
海頭鎮位於海南儋州西部的最頂端,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小鎮。這裏有著曆史悠久的各式各樣風味小吃,豬腸饃就是鎮裏家喻戶曉的小吃。
因有詩流傳:“形似豬腸白饃條, 木瓜椰子餡絲心,又香又嫩粉酸臘,醒胃開心引客人”,而流傳全儋州市。豬腸饃采用大米磨成漿加熱蒸熟後,再將粉皮卷起成長條形,因其狀如豬腸而得名,以嫩滑爽口而著稱。
海頭豬腸饃的製作者李瑞洋說,海頭的豬腸饃,製作工藝複雜,選料非常講究。以米粉磨成漿,後卷成腸形,筒裏填入椰子絲、木瓜絲、花生、酸醋、香油相配作餡,蒸熟後噴香可口,具有醒胃、消滯之功效。
“長坡米爛洛基粽,王五狗肉香透胸。馬井紅魚香破釜,排浦薯香吃肚膨。”這首儋州山歌所唱的洛基粽子,是現代儋州粽子裏代表性品牌之一。製作人陳照用,兄弟姐妹多,他排行第五,人稱“五哥”,漸漸地,他的粽子店也以此命名。
儋州五哥粽子,傳承於韋氏洛基粽子,最早由90高齡的韋長妹按照洛基當地傳統粽子做法,親自調試口味包製,後韋長妹將此製法傳授至孫女黃秀英。黃秀英在此基礎上,結合當地口味進行改進,形成口味傳統、品質上乘的五哥粽子。
五哥粽子選料非常講究,采用上等火山岩糯米,本地農家黑豬肉,跑海鹹鴨蛋黃等原料,通過配料、調味、包紮、蒸煮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。
儋州雞屎藤麵製作者羊蓮菲介紹,雞屎藤是一種類似於爬山虎的藤類植物,把葉子揉碎了會聞到淡淡雞糞的味道,故而得名。雞屎藤其實是一種中藥名,是草質藤本植物。具有祛風除濕,消食化積,美容養顏,解毒活血等功效。
羊蓮菲說,儋州雞屎藤麵,是極具地方風味的特色小吃。獨特秘製配方,連名字都獨特。
儋州沐晨家雞屎藤專賣產品,雞屎藤拌麵本產品的麵條,是由雞屎藤葉子與高筋小麥粉加工製成。拌麵醬料是肉絲、木耳、香菇加入多種調料熬製而成。口感香辣脆口,入喉後有雞屎藤的清香餘留。本產品創新性地將本地雞屎藤製成麵條,也是最具儋州特色的一款雞屎藤產品。
長坡牛肉幹原料來自全程在長坡鎮生態放養的長坡小黃牛。
長坡牛肉幹精選牛後腿精華部分。其製作經過選肉、切塊、配料、醃肉、熬煎、曬幹、烘烤等工序,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,製成色香味俱全的家鄉風味小食。
長坡牛肉幹參賽製作者鄭曉曉說,牛肉幹麵市多年來,深受食客們的喜愛。
黃薑饃,是儋州南豐一道有名的小吃,據傳流傳已有上百年曆史。黃薑具有清肺、止咳、解毒、消腫、利濕通淋、抗衰老等功效。
儋州黃薑饃參賽製作者陳玉麗介紹,黃薑饃的做法為:把黃薑洗幹淨祛皮,切小塊,將其和清水泡好的糯米一起打粉,一斤糯米配一兩黃薑,把打好的麵和成團既可做饃,可以煎,可以煮,甜、鹹隨個人口味製作。
- 內蒙自駕之旅不能錯過的風景 2019-07-13
- 最適合讀大學的十座城市都知道有哪些嗎? 2019-07-13
- 泰山是五嶽的精華,泰山的精華則是玉皇頂 2019-07-13
- 耐腐蝕不鏽鋼除塵器工作原理采用304好處 2019-07-13
- 皮帶機除塵器特點控製實現自動化 2019-07-09
- 易清灰滌綸針刺氈除塵布袋采用非織造針刺工藝 2019-07-09
- 覆膜滌綸針刺氈除塵布袋技術參數及優點 2019-07-09